(资料图片)
4月27日,北大深研院、深圳湾实验室联合举办的“生物成像设施与生物医药科技创新论坛”在光明文化艺术中心拉开帷幕。论坛上,“深圳精准医学影像大设施”项目核心团队、中国科学院王秋良院士团队正式发布“9.4T超高场人体全身磁共振成像系统”成果。中国科学院院士骆清铭、王秋良、苏国辉等院士专家带来主旨讲座。
“9.4T超高场人体全身磁共振成像系统”成果发布 主办方供图
据悉,该论坛瞄准重大疾病诊疗和高端医疗装备研制等国际前沿问题,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世界生物成像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创新应用、生物医药前沿技术发展、创新转化体系构建等方面,展示了精准医学影像技术、重大疾病诊疗技术、生物医药技术、健康信息技术和医疗器械等领域的重大突破,共同探讨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、前沿科技发展、创新科技成果等话题,期待以准确把握未来生物医学成像和生物医药领域发展趋势,抢抓未来发展先机。
?
论坛现场 主办方供图
据介绍,此次发布的“9.4T超高场人体全身MRI”是目前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最高场磁共振设备,该设备不仅荣获2022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,更推动我国成为亚洲第一个、世界第二个掌握该项核心技术的国家,是我国在超高场人体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里程碑式的突破。该设备可提供更强信噪比、更高分辨率的磁共振图像,并更快速获得精细的组织结构,可极大推动癌症早期筛查、脑认知研究、人体代谢活动、神经退行疾病诊断等领域的研究。
2017年6月深圳和北大签约共建“深圳精准医学影像大设施”项目,瞄准建设世界一流的精准医学影像设施,实现人体与模式动物试验的精准系统观测,为精准医学研究提供“一站式”影像学服务这一目标,已经启动人体多模态医学成像平台、动物多模态成像平台、多模态医学影像支撑设施,以及医学影像数据解析与可视化设施平台的研发,下一步还将推出“超高场14T人体磁共振脑成像平台”研发与建设工作,有望推出全球首台“人体14T超高场MRI系统”。
“中国不仅仅要跟跑,还要领跑。”精准医学影像大设施总工程师、北大深研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任秋实表示,精准医学为预防和治疗重大疾病提供了个性化方案,多模态影像技术是精准医学的保障,有助于推动对罕见致病机理机制的研究,也为搭建有效的新药研发创制、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研究平台。作为公共服务平台,“深圳精准医学影像大设施”项目致力于推进大湾区乃至国家的生物治疗技术创新,突破我国高端医疗研究领域受制于人的“卡脖子”问题,促进世界领先水平的医疗影像装备与技术在中国的发展。
下一篇:最后一页
Copyright 2015-2022 每日日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浙ICP备2022016517号-15 联系邮箱:5 146 761 13 @qq.com